机构动态

悼念张祥龙先生

2022-06-22 10:47:25

zhangxianglong-.jpg

亲爱的师友们、同事们,

我们非常悲痛地获悉,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2021-2022博古睿学者张祥龙先生,因病于2022年6月8日晚上10点50分在北京家中辞世,享年73岁。张祥龙先生的离去,是中国学界和知识界的极大损失,也是对在东西方各文明哲学间促进相互理解与对话、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类未来的事业的极大损失。

张祥龙先生1949年出生于香港九龙。1977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并从此开始了他的哲学生涯。他于1986年赴美深造,于1992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直至2012年退休。他荣任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退休后,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任教,并受聘国内外多家知名学术机构。自2021年9月起,张祥龙先生受聘为博古睿学者。在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他一直是一位深受中心所有师生同仁尊敬与爱戴的学者。研究院的各项研究与议题能够有幸得到张祥龙先生热忱的参与和指导,对此我们深感荣幸。

张祥龙先生治学严谨,学贯中西,汇通古今,尤以现象学、儒家哲学和东西比较哲学研究闻名。其著述丰厚,包括了《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四卷本)、《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复见天地心》、《家与孝》、《中西印哲学导论》等许多在学界耳熟能详、反复再版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著作。张祥龙先生还是一位成就极高的老师,他品行高洁、待人宽和,为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界培养了许多杰出的英才。他的骤然离世,令学界陷入了广泛而巨大的悲痛之中。

近些年,张祥龙先生持续在中国思想与东西方哲学会通方面进行着卓绝的钻研。与此同时,他也深切关注现实议题,对于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我们从哲学上应当对此如何做出回应,做出了大量积极的思考与探索。2021年4月,他受邀主持了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科幻与哲学:在未来相遇”的项目开题工作坊,指出科幻与哲学有着很多共通的特性,特别是它们都体现出一种人类本源的、原发的想象力,而这是一种关乎到我们何以为人的力量。只有通过这种本源的想象力,我们方能给科技以生命灵感,而非给生命灵感以科技的框架。他认为,我们应当始终对科技保持警醒和谨慎的运用,不能让高科技所特有的、追求强力与控制的价值取向反过来垄断我们的生存自由和思想自由。为此,我们有必要沿着一种“适生科技”的思路,倡导科技的多样性和互补竞争性,以获得最利于人类生存的效果。

在其博古睿学者聘期里,张祥龙先生计划进一步发展和推进关于“适生科技”和科幻的哲学研究。而这源于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形态和核心价值的多年的持续思考。在这方面,他在海德格尔的时间哲学和儒家哲学,特别是其中关于家的哲学中找到了共通之处。他认为是人类的亲子关系乃至广义的家人关系——特别是其代际间超越功利的慈孝与纯爱——奠定了人生基本经验的结构。他希望将“家哲学”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同科幻和魔幻文学的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人类社会未来的思考与关切。过去一年,张祥龙先生在相关话题上作出了持续的著述与讨论,为广大学界贡献了最后的宝贵精神遗产。

博古睿研究院对张祥龙先生的去世致以深切哀悼,他追求真理、知行合一的哲人品格,对中国文明的深厚感情,对沟通东西方哲学的使命感,对人类核心生存价值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思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他让我们明白要怀着赤子之心,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人;而努力为下一代营造更好的生活,不但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也是我们自身存在的根本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张祥龙先生是我们为人的楷模。

张祥龙先生千古!

博古睿研究院
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